戴世智能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為自動駕駛提供定位服務

時間:2019-10-15

來源:中國無人駕駛網

0

導語:上海戴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戴世智能”)宣布獲得水木資本的數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投資,融資主要用于增加研發投入、擴建團隊和完善管理與質量體系。

上海戴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戴世智能”)宣布獲得水木資本的數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投資,融資主要用于增加研發投入、擴建團隊和完善管理與質量體系。

戴世智能成立于2015年1月,主要為自動駕駛提供高精度運動與位置傳感系統和工具鏈。該公司CEO陸海峰告訴36氪,定位和姿態控制系統相當于人類的小腦。人類通常不會意識到小腦的存在,但如果沒有小腦,即便是簡單行走和運動都會非常艱難。因此,實時、車道級、高穩定性的定位和姿態控制對自動駕駛極其重要。

目前,戴世智能主要有兩條產品線:為主機廠的L4及其以上的自動駕駛業務提供ADAS和自動駕駛測試套件;為L3級自動駕駛提供高性價比、高穩定性的標準化慣導產品和服務。具體來說,該公司的產品包括:

第一、汽車級戰術級精度IMU。陸海峰表示,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短距離,長距離)、超聲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甚至包括夜視系統都有一定的定位能力,但它們都屬于環境感知的范疇。而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慣性測量單元)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具備不與外界交互而自主獨立工作的能力。這個特性決定了IMU和以IMU為核心的組合慣導系統(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是自動駕駛最可靠的定位和姿態控制器。

IMU通常由陀螺儀、加速度計和算法處理單元組成。通過對加速度和旋轉角度的測量得出載體的三維運動狀態變化和軌跡。傳統的IMU、或是集成了融合接口算法的IMU,都可以稱為廣義的、針對自動駕駛的IMU。除了運動計算本身,自動駕駛的許多算法都依賴IMU作為基礎輸入,比如圖像的防抖算法、激光雷達的姿態矯正算法、vslam耦合算法中的IMU預積分等等。

第二、汽車級INS系統。INS的全稱是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即慣性導航系統。由IMU和與車身、GNSS、5G、UWB等信息融合的算法組合在一起的系統稱為INS。因為INS中包含了IMU,故而自動駕駛領域所說的IMU,很多時候指的是INS。

第三、組合慣導技術。自動駕駛需要滿足功能安全(ISO 26262)可靠性要求,核心傳感器需要滿足ASIL-B級或D級。在全部環境感知傳感器都失效的情況下,基于組合慣導技術可以以受控的方式傳感車輛的運動狀態,使車輛減速、變道并使其停止。因此,組合慣導技術為自動駕駛提供最后一道保障。

第四、ADAS和自動駕駛測試套件。陸海峰表示,2019年以來,全球范圍內的L2車型已經開始大規模商業化。ADAS軟硬件復雜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軟件代碼以每年一倍的速度增長,如何確保ADAS系統的可靠和安全已成為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ADAS駕駛輔助系統的測試也成為各大整車廠和零部件廠商關注的熱點。

戴世智能稱,他們目前已與國內一些OEM、Tier 1和科研院所合作,為多家汽車廠商、自動駕駛方案公司提供IMU和INS產品。其ADAS測試套件在剛剛過去的汽車測試展(Automotive Test Expo)上首次展出,獲得了多家汽車廠商和系統集成商的購買意向。

針對本次投資,水木資本執行董事魯飛表示,戴世的幾位核心創始人均來自上海同濟大學汽車系和機械系,是多年同學,也有在博世、德爾福、恒潤等國內外一流汽車電子供應商的工作經驗。其“優秀的汽車基因和對創業的熱情、強大高效的執行力,是水木資本投資的重要原因”。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