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發起Project 3F項目研發容錯性自動駕駛車 出故障仍安全移動

時間:2020-04-06

來源:中國無人駕駛網

0

導語:據外媒報道,德國一級供應商博世(Bosch)正在進行一個名為Project 3F的項目——“低速行駛范圍內的容錯性無人駕駛車輛”,利用無人駕駛接駁車將游客從電車站運送到展覽中心,或者在物流中心移動裝滿包裹的集裝箱。

據外媒報道,德國一級供應商博世(Bosch)正在進行一個名為Project 3F的項目——“低速行駛范圍內的容錯性無人駕駛車輛”,利用無人駕駛接駁車將游客從電車站運送到展覽中心,或者在物流中心移動裝滿包裹的集裝箱。自動駕駛接駁車的主要目的是能夠安全地從A點到達B點,因此,該項目專注于防止故障操作,即研發解決方案,確保即使出現技術故障或突然出現障礙物時,該自動駕駛接駁車仍可安全地移動。

博世發起Project 3F項目研發容錯性自動駕駛車 出故障仍安全移動

Project 3F項目從德國聯邦經濟事務部(German Federal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獲得了430萬歐元的資助,博世為該項目的領頭人,還包括三家其他公司、一個大學以及一個研究所:分別為StreetScooter、RA Consulting、FZI信息技術研究中心、Finepower以及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該項目團隊關注于確保即使發生故障,車輛不會完全失效,還可以繼續行駛。

博世項目協調員Thomas Schamm表示:“與高度自動化的乘用車不同,無人駕駛接駁車需要滿足不同的需求。為了在沒有安全駕駛員的情況下運行,接駁車需要能夠自動監控其系統,即執行診斷任務,并且處理發現的所有技術故障,以便能夠繼續行駛。同時,還需要能夠在發生重大故障時,保護系統安全,如讓自己停下來。”

該項目的合作伙伴們提出的一個解決方案是增加冗余系統,即復制安全相關功能。例如,研究人員研發了電源冗余系統,因此使電動傳動系統和車輛電氣化系統得到可靠地保護。此外,研究人員還調整并改進了傳感器技術,以適應車輛設計。為了可靠地探測障礙物,研究人員在車輛周圍的多個地方安裝了幾個激光雷達和雷達傳感器,讓其能夠從不同位置探測周圍環境。通過提供360度鳥瞰圖以及避免盲點,創造了一種3D保護區,讓其不僅能夠探測到道路上的障礙物,還能發現懸掛的樹枝等物體。

另一個解決方案是構建容錯機制,即子系統的故障至少可由其他功能進行部分補充。博世表示,這一點有點像以下情況:如果房間里的燈突然滅了,人類還可以利用其他感官四處摸索,而不是完全失效了。該接駁車的行為也類似,如果由于樹葉粘在傳感器上或某個方向上的垃圾桶等大型物體完全阻擋了視線,導致其無法看到某個區域,該車就會減慢速度,或者略去不再能夠被探測到的路線。

此外,該項目還致力于確保該接駁車能夠對既定路線上的變化做出反應。當有任何移動的物體靠近時,該車能夠減速,如果有疑問,也會與未知物體保持距離。另一方面,當車輛識別出街燈等熟悉的地標時,就會繼續全速前進。如果有任何緊急危險情況,該接駁車還能夠采取預防措施,并停下。因此,該項目的目標是讓該自動駕駛接駁車能夠實時根據情況調整駕駛行為,同時盡可能繼續自動行駛,即使是系統故障或者路上遇到障礙物時也是如此。

該自動駕駛接駁車的旅行數據以及當前的技術狀態也能從車輛中傳送出去再傳送回來,因此可以來回傳輸診斷、監控和控制三個不同功能的信息,因此比遙測技術強三倍,為能夠被遠程監控、修復,甚至控制(如打開車門)的自動駕駛接駁車車隊奠定了基礎。這意味著,如果車輛在達到故障探測和功能補償的極限時能夠得到幫助,或者此類車輛只需簡單定期維護。

博世表示,該項目研發的解決方案不僅適用于無人駕駛接駁車,還可以為物流行業提供強大支持。項目成員研發了一種輔助系統,可用于駕駛員-車輛交互,從而可以高精度地定位可拆卸車體起重車(一種特殊車輛,在物流中心用于移動集裝箱)。該系統旨在以厘米級的精度,將車輛移動至龍門起重機下面,讓集裝箱能夠快速移動,不過這需要首先實現精確定位以及能夠自動停在龍門架下。在實踐中,該種自動化操作能夠無誤地收集和定位集裝箱。

上述研發項目都在幾條測試軌道上進行了測試:博世Renningen研究園區,有兩輛接駁車在一個有行人走動的場地附近測試了交通服務;在亞琛工業大學附近的創新園區,以及德國郵政(Deutsche Post)/DHL的一個倉庫附近,部署了一輛物流車測試駕駛員與自動化車輛之間的互動。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