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現場,朱華榮表示,目前長安汽車L3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達到量產標準,在國內法規開放后,L3自動駕駛版本的UNI-T將會很快量產上市,而長安L4自動駕駛版本的量產車也將在2025年正式上市。
■長安智駕憑借多項第一領先行業
事實上,長安汽車很早就開始了在智能駕駛方面的探索。在智能化“北斗天樞”戰略指引下,長安汽車在從傳統制造企業向智能科技出行公司轉型道路上不斷前行,并已在核心技術上創下多項業內第一。
早在2016年,長安汽車就順利通過了2000公里的無人駕駛測試活動,成為國內首個實現2000公里無人駕駛長距離測試的自主車企。2017年11月,長安汽車獲得了美國加州交通管理局頒發的“加州路測無人駕駛汽車測試牌照”,是第一個加入美國智能汽車聯盟——MTC的中國自主車企。同月,長安汽車獲得了重慶無人駕駛的試車牌照,成為第一個擁有中美兩國智能汽車上路測試牌照的中國車企。
2018年3月,長安汽車宣布IACC將搭載在CS55實現量產自動駕駛再次突破,成為第一個實現了自動駕駛核心技術IACC量產的中國品牌。隨后,具有自動泊車功能的新款CS75發布,第一個實現了APA6.0高級別自動泊車功能的中國品牌。2018年11月,長安汽車用55輛搭載自動駕駛技術的CS55車型成功完成全程3.2公里的編隊行駛,創造了最大規模的自動駕駛車隊巡游的紀錄,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功創造該紀錄的汽車品牌。目前,基于無人駕駛方面超前的技術研發,長安汽車目前已實現了在部分量產車型上搭載全景輔助系統、并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等科技配置。2020年,長安汽車預計將實現新產品全部聯網和L3自動駕駛車型量產。2025年,車載功能將全部實現語音控制,自動駕駛L4車型實現量產。
■走在智能化發展前端
從2015年,長安汽車正式公布了作為其面向2025智能汽車技術發展規劃的智能化汽車“654”發展戰略,到2018年宣布了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計劃”。長安汽車一步一個腳印地堅定著從傳統的汽車制造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的目標。
長安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成績更是有目共睹,至今已經掌握100余項技術,已經搭載在量產車型CS55、新CS75等車型上,長安汽車自主研發的in Call智能互聯系統,以及與騰訊合作開發的梧桐系統都已經過多次迭代,具備語音交互、語音控制、遠程控制等一系列智能化功能,已經慢慢在長安汽車旗下量產車型中普及,為汽車出行帶來更加便捷的體驗。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落實智能化戰略,長安汽車計劃在未來10年投入超過200億元的研發資金。長安汽車相繼在美國底特律設智能化研發部、在硅谷設創新實驗室,主攻智能網聯技術、智能網聯創新技術。
2019年4月,長安汽車還迎來了一個重磅消息,全球智慧研發平臺開放暨全球研發中心落地,這一舉措推動長安汽車進入“自主創新,全球協同”的研發4.0時代。
隨著5G時代的到來,長安汽車也迅速認識到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投入使用,未來的智能互聯汽車將在“人車路”高度協同的互聯環境下使用。滿足汽車與周邊扁通信單元之間的信息交互,將提升車輛對周邊環境的獲知能力,極大加快智能駕駛的發展進程。長安汽車自2017年就開始在5G方面進行探索,梳理5G在汽車上可實現的功能和場景。2018年長安汽車分別與華為、中移智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深入推進5G研究;2018年8月在重慶智博會上,長安汽車、華為和中國移動聯合展示了5G遙控駕駛;2019年9月,長安汽車加入中國移動牽頭的5G自動駕駛聯盟。同時長安汽車也與全產業鏈上的伙伴保持著密切的交流和合作。
不難看出,當其他車企在智能化領域的發展還處于襁褓階段時,長安汽車早已伴隨著國家對智能化汽車的高度重視與重點扶持,在戰略發布、企業合作、成果落地等方面,積極布局,一系列的成果成為了長安汽車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體系能力保障長安汽車智能化轉型
長安汽車能夠在智能駕駛領域取得多項第一的底氣則來自其雄厚且極具前瞻性的研發實力。
依托行業領先的全球研發體系,以打造經典產品為核心,長安汽車以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交互三大領域技術為支撐,分階段打造智能汽車平臺。
當前,長安汽車已掌握三大領域200余項智能化技術,讓100余項智慧產品和服務走進用戶生活。同時,還實現了IACC、APA5.0、智能語音、飛屏互動等70余項智能化功能在量產車型上的搭載,其中15項為國內首發。
層出不窮的“黑科技”,背后是雄厚的研發力量。據悉,長安汽車目前分布于全球18個國家的工程技術人員達到1.2萬人,其中研發人員7000余人,高級專家600余人,居中國汽車行業前列。長安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發,“十一五”至今,已累計投入近900億元。16個領域、194個國際先進實驗室,投資約20億元建成國際標準的長安汽車綜合試驗場,總占地約3500畝,是西部地區第一個符合國家標準的專業汽車綜合試驗場。在重慶、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美國硅谷,長安汽車的全球協同研發格局各有側重。長安重慶本部設立智能化技術研發中心,美國底特律設立智能化研究部、硅谷設立創新實驗室,后兩者主攻智能化技術前期開發。
技術的進步也離不開協作與融合。長安汽車在智能化領域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在智能駕駛方面,長安攜手博世、百度、法雷奧、地平線、英特爾等合作伙伴,在視覺識別、路徑規劃算法、自動駕駛超算平臺、自動駕駛中央控制芯片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自動駕駛開放平臺。
長安汽車與騰訊、華為、聯通、移動、科大訊飛、高德等合作伙伴,在大數據、云計算、無感連接、車載通訊、地圖、語音識別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為汽車行業帶來更成熟、更完善的車聯網整體方案。
在智能出行方面,長安汽車也不甘落后,目前與一汽、東風成立T3出行公司,在南京、武漢、重慶開展網約車運營,未來還將進一步進入廣州、杭州、天津等城市,累計投放運營車輛2萬輛。
在自主創新和研發方面的厚積薄發,正為這家老牌自主車企的新生注入澎湃的動力。總體來看,長安汽車已然搶占了智能化領域的制高點。同時,加上這些年長安汽車對智能化戰略的巨資投入和技術儲備,外部與全球科技互聯網巨頭展開深入合作,長安汽車在中國汽車智能化進程進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