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低速無人駕駛市場及企業概述

時間:2020-08-04

來源:無人駕駛網

0

導語:“低速無人駕駛汽車”是指:應用場景相對簡單固定,時速低于50公里/小時的自動駕駛汽車(一般亦稱“低速自動駕駛”),主要應用區域包括校園、景區、園區、機場、礦山等;應用范圍包括特定區域的物流配送、礦山開采、無人農用機械、餐飲及零售服務等無人車,分為載人和載貨兩種應用類型。

   一、 基本概念

  “低速無人駕駛汽車”是指:應用場景相對簡單固定,時速低于50公里/小時的自動駕駛汽車(一般亦稱“低速自動駕駛”),主要應用區域包括校園、景區、園區、機場、礦山等;應用范圍包括特定區域的物流配送、礦山開采、無人農用機械、餐飲及零售服務等無人車,分為載人和載貨兩種應用類型。

timg (1)

  二、 全球市場

  在國外,有許多高校及研究機構己經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例如卡耐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企業方面,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各大汽車公司都開始介入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特斯拉、寶馬、奧迪、大眾、豐田、沃爾沃、日產等公司也都紛紛表示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低速自動駕駛汽車是伴隨著無人駕駛汽車的進步而逐漸趨于成熟的,2010年以后,封閉環境下的低速無人車應用市場如環衛、物流、港口等領域的需求快速增長,直接推動了創業型公司大量涌入。近年來無人駕駛技術的風頭甚囂塵上,無論是傳統的汽車公司還是新型的科技公司,都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人力,全球主要國家也在低速無人駕駛領域積極布局,并大力推進特定場景下的應用方案落地。

  1、美國

  美國擁有世界領先的自動駕駛汽車企業,并進行了大量測試工作,而國內主流汽車制造商也在努力發展自動駕駛車隊和打車服務。因此,美國在技術與創新方面,具有不俗表現。截止至2019年,在美國成功落地自動駕駛項目的企業至少已經達到了15家,如果將拿到DMV路測牌照的48家自動駕駛公司視為美國自動駕駛領域的主要玩家,那么落地的企業在主要玩家中的占比已經接近1/3。

  這15家公司分別在無人出租車、自動駕駛卡車、小型無人巴士和無人送貨車等領域推出了針對不同場景的落地產品。其中無人出租車與自動駕駛卡車領域落地企業最多,分別達到了6家,占所有落地企業中的40%。可以看出,大部分玩家選擇了以無人出租車和自動駕駛卡車為自動駕駛技術落地點。

  在封閉環境低速無人駕駛方面,美國有Nuro和AutoX這樣的無人送貨車企業也已實際運行。

  2、德國

  德國政府一直積極推進本國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發展。早在2015年出臺的《自動和聯網駕駛戰略》中,德國就提出,保持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先地位是“國家持續發展和繁榮的基礎”。為此,德國投入數十億歐元改造網絡基礎設施,并鼓勵企業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

  德國是全球較早一批開始推出無人駕駛汽車概念國家,博世公司、梅賽德斯奔馳等著名公司都在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和鄉間道路等多環境進行了無人駕駛汽車的實地測試,這些測試也都得到了政府的批準和支持,但是“特斯拉車禍事件”給德國無人駕駛汽車發展帶來了一點點小的波瀾。特斯拉發生“自動駕駛事故”之后,德國交通部想議院提交了一份提案,要求在所有自動駕駛的汽車內安裝黑匣子,全程記錄車輛行駛,方便在事故發生后進行責任鑒定。除此之外,政府并沒有過多干預無人車的發展。總體來說,無人駕駛在德國發展的比較順利。

  在自動駕駛汽車路測方面,德國也走在世界前列。在柏林、漢堡、亞琛等多個城市,都開展了多路段、多場景的測試。2018年3月,柏林夏麗特醫科大學與當地公交公司合作,首次實現載人小巴在院區道路上的自動運行。盡管這幾輛小巴士只搭載6人、時速只有12公里,院區內交通狀況也相對簡單,但其載人實際路段運行仍然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8月,德國第二大城市漢堡也進行過自動駕駛小巴士在城市道路上的測試,但目前尚不能載客。

  3、日本

  2013年,日本政府啟動了SIP(戰略性創新創造方案)項目,意在聯合產業界、學術界、政府機構,推動重要技術的研發應用,自動駕駛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之后,無論是在高精地圖繪制、技術測試,還是實驗項目的推動方面,日本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都有國家、企業和民間機構的共同參與。

  在特定區域的低速自動駕駛方面,日本在2016年開始進行了商用車的自動駕駛實驗。根據日本政府發布的自動駕駛實現路線圖,預計會在2020年將實現特定區域內的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

  日本現階段在特定區域的自動駕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自動巴士

  到2025年,日本總人口中將會有30%達到65歲以上,可以說,日本將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為身體條件限制,老齡人群不適合駕駛,所以更加需要在公共交通上實現自動駕駛。SB Drive在2016年進行了農村的自動駕駛巴士實驗,這種道路上的自動駕駛會相對容易一些。這家公司總部在日本東京,股東包括軟銀、雅虎、Advanced Smart Mobility等,雅虎日本和軟銀的日本通訊公司提供資金,AdvancedSmart Mobility則提供技術開發。

  2)無人配送

  日本的無人駕駛配送解決的一個最主要的社會問題是駕駛員不足。同時也解決再配送率。快件再配送是日本的獨特文化,這主要是收件人不在家導致的。現在日本的再配送率高達20%,這是很大的工作量,需要更多的物流公司和駕駛員,通過自動駕駛則可以降低再配送率。目前,日本低速自動駕駛主要應用領域是無人配送行業。

  三、 全球企業

  (一)載人類低速無人駕駛

  當通用汽車的Cruise,Waymo,Lyft,Uber,特斯拉等公司如火如荼的進行自行駕駛技術的車輛測試時,出行領域的其他參與者卻早已把目光轉移到像學校園區、住宅社區、辦公園區、商業區等公共場景,試圖開拓這片新的出行藍海。

  2007年以后,以Navya、EasyMile、Local Motors為代表的一批無人駕駛通勤車公司就相繼成立了,并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推進,在隨后的幾年里,科技公司不斷地對無人巴士進行車輛測試,隨即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挪威等國家陸續推出了無人巴士服務。

  (二)載貨類低速無人駕駛

  在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過程中,貨物的定位跟蹤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和大數據平臺建設等新型技術己經在物流業運行的各個階段得以實施,物流行業從傳統的設備、人工紅利型行業逐漸轉型為技術型行業。大力研究和建設基于無人駕駛技術的無人配送物流服務體系,己經成為物流行業發展的前沿趨勢。雖然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無人配送物流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著諸多方面的限制,但是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其必將成為物流行業運行的主要形式。

  從全球應用情況來看,無人配送是低速自動駕駛應用最廣泛的領域。全球自動駕駛創業型公司紛紛涉足。國外較早做無人配送車的是成立于2014年的英國創業公司Starship Technologies。而在美國,無人配送是目前發展最為廣泛的國家,美國硅谷的初創公司Nuro也推出了全自動無人配送車R-1。

  還有Marble無人送餐車公司,該公司總部位于舊金山,2017年4月份與合作推出了自動食品遞送機器人,隨后又宣布與DoorDash合作。2018年,Marble在最新一輪中籌資1000萬美元,Lemnos、CrunchFund以及Maven等公司參投。該公司計劃進一步發展其技術,并拓展到新的美國市場。Marble計劃在“最后一公里物流”項目將包括從食品遞送到藥品和更廣泛的零售領域。

  類似的無人配送車還包括美國RobbyTechnologies公司的Robby機器人、日本機器人開發創業公司ZMP發布的CarriRo Delivery等。

  四、中國市場概述

  目前,中國在特定環境下的低速自動駕駛市場正處于起步階段,產品的應用也從0到1的演進。未來幾年產品在試運行過程將越來越成熟,下游應用案例也越來越多。從現有的市場態勢來看,物流配送領域仍是未來幾年最主要應用市場,企業相關產品的設計及推廣也主打此領域。

  目前,在運營的低速自動駕駛汽車均為測試車輛,或者公司內部試運營,大批量商業還沒有開展,預計2020年才會規模化應用。一覽眾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物流配送領域低速自動駕駛汽車銷量為3000輛,港口應用領域銷量500輛,環衛領域300輛,礦山開采領域200輛。

  預計到2025年,我國低速自動駕駛汽車年銷量達到19萬輛,其中物流配送領域達到8萬輛,為最大的應用市場。(中國市場詳細分析參考一覽眾咨詢撰寫的《2019-2025年低速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前景及投資潛力報告》)

  《2019-2025年低速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前景及投資潛力報告》是深圳一覽眾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分析師在撰寫而成。本報告詳盡地分析了全球及中國自動駕駛、低速自動駕駛行業發展現狀、產業競爭格局、重點企業等信息,并對行業未來走勢進行了客觀全面的分析預測。是企業決策者及高層管理人員準確把握市場脈絡、了解競爭對手情報及預測市場發展前景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也是投資者投資該行業的重要決策指南。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