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駕駛員逐年增加 未來五年需求近百萬

時間:2020-09-30

來源:快資訊

0

導語:在電力行業,它可以隔空巡查電網;在警界,它是警方行動的“偵察兵”--如今,無人機因為方便高效正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各領域。

   在電力行業,它可以隔空巡查電網;在警界,它是警方行動的“偵察兵”--如今,無人機因為方便高效正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各領域。今年4月,無人機駕駛員被人社部等三部門列為13項新職業之一,巨大的市場需求讓無人機駕駛證的持證者成了“香餑餑”。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發布的《無人機駕駛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無人機駕駛從業者總量達數十萬人,就業領域以影視航拍、農林植保、電力巡檢、航空測繪為主,約占總數的55%以上。伴隨無人機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寬,無人機從業人員的選擇將會逐年增多,就業空間也將日益廣闊。

  未來五年人才需求量近百萬

  周飛是國內某研究院的一名工程師,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城市安全領域,主要的業務方向是公共基礎設施的安全監測。2015年,單位引進了無人機,讓周飛產生了利用無人機進行公共基礎設施監測的想法。

  2016年,周飛通過國內的專業機構培訓,成為一名專業的無人機駕駛員。此后,利用無人機進行城市基礎設施的巡檢,成了周飛的主要工作之一。在幾年的工作中,周飛的團隊多次利用無人機發現了城市設施的安全隱患。

  “成為無人機駕駛員,利用無人機進行數據采集,不僅讓我們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還能利用高空視角或者危險區域抵近查看的辦法,發現很多過去的技術手段無法發現的問題。”周飛說。

  “在眾多無人機產品中,既有便攜式的航拍無人機,也有在測繪、安防、警備、電力巡檢等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的工業級無人機,目前這些行業對無人機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有強烈的需求。”畢業于重慶科技大學的李懿珂目前就職于一家無人機公司,是一名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專家。此前,他取得無人機駕駛員證書后,一直從事飛行相關工作,而隨著飛行經驗的積累和知識儲備的深入,他逐漸從一名外場作業人員轉型為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工程師。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無人機保有量已超過100萬架。據IDC(國際數據公司)數據分析顯示,到2019年年底,我國無人機年銷售量將達到196萬架,其中消費級無人機150萬架,工業級無人機46萬架,預計未來五年無人機駕駛員人才需求量近100萬人。

  “作為千億級規模的無人機產業,未來幾年我國無人機駕駛員需求量缺口巨大。”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汪曙光認為,無人機駕駛員新職業的誕生彌補了無人機行業對于專業人才與專業技能的需求。

  四川省成都市無人機產業協會會長任斌也指出,無人機駕駛員作為一個全新的職業,將促進我國無人機駕駛員專業化、標準化、職業化培養體系的建立,對解決未來行業發展的人才空缺,促進產業發展、解決就業等具有重要意義。

  駕駛員85后居多薪酬可觀

  據《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2018年版)》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累計擁有無人機駕駛員執照的人數為44573人,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除此之外還有取得其他相關協會或企業頒發的證書,以及未取得任何形式許可的無人機從業者。據此推算,無人機駕駛員的相關從業者總量達數十萬人,其中,25-35歲從業者占比超過一半。無人機駕駛員已經成為諸多職場新人選擇的一個就業崗位。

  無人機駕駛員的報酬較為可觀。《報告》稱,約68%的無人機駕駛員收入持平或高于當地平均收入水平;收入水平達到或高于當地平均收入水平2倍以上的占13%,極少數無人機駕駛員的收入可達到當地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大部分無人機駕駛員的收入為當地平均水平的1~2倍之間。

  但也有不少從業者表示,報酬雖可觀,但工作并不輕松。比如無人機植保作業,并不比農民田間作業輕松多少;航拍領域,常要馬不停蹄地進行高強度拍攝,拍攝技術、飛行技術都得過硬,才能拍到好畫面。此外,無人機只是個工具,駕駛員需要同時掌握其他專業技能,如測繪、拍攝等,多者結合,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職業發展通道方面,無人機從業者擁有廣闊前景。《報告》透露,在滿足無人機駕駛員職業要求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工種的準入專業技能條件,無人機駕駛員職業發展將細分到各個領域,如航拍駕駛員、植保駕駛員、巡檢駕駛員、安防駕駛員或者航測駕駛員等。根據不同工種駕駛員技能嫻熟程度,可以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由初級向高級發展。對于企事業單位而言,無人機駕駛員屬于無人機相關企事業單位的核心技術工程師,承擔著無人機技術實踐應用與服務的主要工作,是無人機技術團隊中主導力量,為企事業單位創造價值;對于個人而言,無人機駕駛員是從技術崗位路線晉升為技術管理層的新渠道,是個人職業規劃發展的新方向。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的職業學校已經開設或在籌備無人機的專門培訓,這將培養出更多專業無人機駕駛員,滿足市場需求。“無人機駕駛員職業化必將帶來應用技術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也將為無人機的廣泛應用增加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帶來整個無人機行業應用領域的發展繁榮。”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無人機實驗室副教授陸耿說。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