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無人車突襲馬斯克

時間:2020-12-21

來源:網絡

0

導語:ANP,百度Apollo最新面向高級別智能駕駛發布的解決方案。

當我們看見硝煙,真正的戰爭可能已經結束。

2020年12月8日,一記精準而極具殺傷力的“導彈”從中國廣州發出,飛洋過海,落在硅谷腹地Palo Alto,無聲爆破,威力無邊。

 
或許還要過一些時間,更多的人才會“看見”其影響。也或許身處特斯拉司令部的馬斯克,已經嗅到了潛在的危機——但他可能不在乎、無所謂,甚至無可奈何。

股價還在瘋漲,市值還在不斷高企,自動駕駛迷人故事還在推動特斯拉。
 
 
只是從這一記“導彈”開始,這個故事的核心,已遭遇重創。

發炮者:百度Apollo。

導彈名:ANP(Apollo Navigation Pilot)。
 
 
百度自動駕駛放炮

ANP,百度Apollo最新面向高級別智能駕駛發布的解決方案。

更準確來說,面向車企智能化升級剛需,推出的最新集大成產品。

并且為中國城市道路駕駛而生,端到端,駕駛需求啟動到駕駛需求終止。

完整產品能力, 可以歸結為這樣十大場景。

一,啟動,自主召喚,車可以無人駕駛開出停車位:
 
 
二,上路,城市區間道路自動駕駛,還能無保護調頭:
 
 
三,紅綠燈識別:
 
 
四,匝道、進環路和高速:
 
 
五,環路和高速上自主變道、車道線保持、定速巡航:
 
 
六,注意前車車距,自主剎車和調整車距:
 
 
七,自主過ETC:
 
 
八,下高速,進匝道:
 
 
九、應對環島等場景:
 
 
十、到達目的地,駕乘下車,車輛自主泊車:
 
 
而加上百度Apollo之前已經發布并量產狀態的AVP——自主泊車,ANP+AVP,實際上就能實現家中停車位到公司停車位的日常駕駛全場景。

熟悉嗎?熟悉。

因為正是特斯拉作為核心賣點的NOA能力,甚至是神乎其神的FSD完全自動駕駛方案。

而且不光能力相同,方案的硬件基礎、傳感器方案也非常類似。

是的,百度Apollo,實現這一切,也沒用激光雷達。
 
 
Apollo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

依靠10個攝像頭完成。

去年6月,AI視覺頂會CVPR,百度首次將其低調披露,取名Apollo Lite,既有其傳感器“輕”,也有計算數據量大為降低之意。
 
 
當時百度Apollo技術委員會主席王亮就有介紹:

能夠支持對10路攝像頭、200幀/秒數據量的并行處理,單視覺鏈路最高丟幀率能夠控制在5‰以下,實現全方位360°實時環境感知,前向障礙物的穩定檢測視距達到240米。

并且還經過長達半年的路測迭代,證明可以實現城市道路上端到端閉環駕駛。

Apollo Lite發布之時,還有媒體評價:馬斯克看了也會點贊。

可是現在不一定了。
 
 
在廣州,百度把Apollo Lite固有能力和Apollo生態之力,實現了產品化集成打包。

一方面,Apollo Lite技術的所有神經網絡計算,實現了大一統,一個GPU就能運行,整體算力僅有30TOPS。

另一方面,10路攝像頭,可以實現360°環視效果,視覺感知能力達到L4自動駕駛級別,足夠應對復雜的城市道路。

更核心的是,區別于特斯拉和無高精度地圖能力的車企,擁有高精度地圖資質和方案的百度Apollo,自然集成其中。

相比特斯拉,百度Apollo差不多就缺一塊定制車載AI芯片了。

但百度現場也說了,在這套產品方案中,做自己擅長的部分——即軟件和算法,但硬件ACU方面,已經在跟業界優秀合作伙伴一起搞,包括賽靈思,TI、英飛凌、Vector、瑞士再保險……
 
 
未來3-5年,就會實現預計100萬臺的前裝量產。

對于汽車消費市場來說,意味著將有100萬智能汽車來到,它們都擁有L4級自動駕駛能力,可以實現從自家車庫到公司車庫的自動駕駛能力。

然而對于靠自動駕駛實現“鶴立雞群”的特斯拉,正面受敵的警報,已經拉響。
 
 
特斯拉核心告急

現在,特斯拉是一家市值6000億美元的公司。

超過豐田、本田、大眾、戴姆勒和福特之和。

但如果從汽車銷量和交付來看,雙方市值天上地下的對比,又會倒轉過來。

無論資本市場,還是特斯拉的擁躉們,沒有一個因為特斯拉的車輛工程而驕傲。

相反,特斯拉協奏曲、內飾糙、做工差,下雨后前備箱能長韭菜等等調侃樂此不疲。
 
 
擁護特斯拉和馬斯克的人,都知道特斯拉的獨步絕技所在——智能化能力,自動駕駛量產方案。

不管這種方案,是否足夠安全。

但放眼全球,至少在今年以前,完全用純視覺成本,打造L3級自動駕駛體驗和方案的,差不多只有特斯拉。

更別說FSD配套的特斯拉自研芯片硬件發布后,更是構建起了軟硬件一體的壁壘。

特斯拉FSD能實現什么?
 
 
現在來看,自主泊車和召喚,自動導航駕駛,以及環路上的自動變道。

在最新的beta版本那里,還有紅綠燈識別方面的能力。

總而言之,不斷以城市駕駛中的各個場景切分,逐個實現對人類駕駛員的解放。

但對于特斯拉FSD,幾大挑戰也再明顯不過。

第一,稀缺,貴,還不斷漲價。

從最初中國定價4萬6,現在已經漲到6萬4,馬斯克還揚言還會不斷漲價。

硬件沒變,軟件能力提升,功能逐漸解鎖……但特斯拉之所以不斷漲價,核心原因還在于稀缺。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漲價是最直接拉升利潤率的方法。

第二,方案有短板,安全事故頻發。

一直以來,從AutoPilot到FSD,特斯拉這套傳感方案始終備受爭議。

既有相機硬件先天方面的原因,也有特斯拉算法和技術能力局限,在一次次特斯拉事故中,特斯拉自動駕駛都在感知方面暴露短板。
 
 
要么無法識別白色大貨車,要么犯一些莫名其妙的低級感知失誤,最終都是小白鼠車主買單。

而且除了“仇視”激光雷達,馬斯克對高精度地圖也嗤之以鼻。

但從本質來說,如果一輛自動駕駛汽車靠高精度地圖,而不是純導航地圖,自然要穩健、安全且有保障得多。

可高精度地圖跟激光雷達一樣,成本不低。

最后,不懂中國路況。

作為外來和尚,特斯拉這套純視覺方案,一次次曝出水土不服。

事故已不是個例,甚至在銷售試駕展示時,最近還被曝出車禍。
 
 
無論是AutoPilot,還是FSD,都是特斯拉AI駕駛模型的訓練成果,但都沒有熟悉、了解中國路況數據,沒有在中國駕駛習慣的“黃岡卷”中得到充分訓練,又怎么會不水土不服呢?

所以現在,百度Apollo的這套方案,精準而無情。

它既一開始就為更高級的自動駕駛而生,屬于降維使用,而且場景限制明確,理論上比向上升維的特斯拉方案,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且百度是中國“地頭蛇”,Apollo Lite方案經歷了大規模的中國路況的自動駕駛路測,對于中國路況、長尾場景,更加富有經驗,配合百度在高精度地圖、導航地圖和中國行車過馬路方面的經驗積累,這套方案適用性,可能只會更好。

此前特斯拉切換使用百度地圖,就曾引得車主們久旱逢甘霖式歡呼。
 
 
最關鍵的是:

百度Apollo開放,特斯拉FSD封閉。百度Apollo建生態交朋友,特斯拉FSD四面都是競敵。百度Apollo還有To G打造路端智能的V2X冗余,特斯拉FSD連售后客服都是洋大人似的不接地氣。百度Apollo會復刻安卓+OEM手機廠商的路線,特斯拉FSD能否成為iOS,現在還存疑……畢竟果粉何時又與白鼠和韭菜有過關聯?所以,2020年12月8日,百度Apollo的純視覺高級別自動駕駛方案,在廣州官宣。

意味著每一家車廠,都擁有了特斯拉同等級自動駕駛能力方案——想買就能買。

同一天的大洋彼岸,特斯拉正在準備新一輪高位增發,籌資50億美元。馬斯克還因為搬家離開硅谷和加州,成為熱議焦點。

這枚直插特斯拉司令部的導彈,被熱鬧的一切掩蓋。

但或許用不了多久,它就會被以開頭,寫進《特斯拉見頂的那一天》。
標簽: 無人駕駛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