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豐田自動駕駛巴士e-Palette在右轉進入人行橫道時,撞傷了東京殘奧會盲人運動員北園新光。由于傷勢治愈需要兩周時間,再加上心理狀態堪憂,北園新光退出了本屆殘奧會。
關于事故發生的原因,東京奧組委奧運舉辦統管中村英正發表了道歉聲明,并表示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而根據外網的報道,e-Palette在事故發生不久之前,曾因傳感器檢測到路邊的警衛員而停車。
隨后車上的操作員利用車上的操縱桿進行了手動發車,而此時進入行駛狀態的e-Palette經豐田官方確認,已經是處于自動駕駛模式。
不幸的是碰撞事故還是發生了,而且是在e-Palette的自動駕駛狀態下。
豐田官方表示,具體細節相關,e - Palette已經拍攝了當時的車外影像,而這些視頻也被提交給了當局,至于發生了什么、如何發生,還需要后續的詳細調查。
所以我們不妨大膽地猜測一下,該事故發生的原因,無外乎兩個方向:自動駕駛巴士沒能正確檢測到行人,以及人為操作忽略“死角”導致行人被撞傷。
總的來說,其實這兩個原因并不完全對立,哪怕存在人為誤操作的原因,但是這也不應該成為智能駕駛技術沒能發揮作用的理由。
換句話說,生活中的死角肯定會有,如果配備了激光雷達的e-Palette都沒能感知到,那么說明要么e-Palette的感知方案有問題,要么就是其自動駕駛模型中的“執行模塊”沒有做出正確的執行操作。
本來現階段的智能駕駛,就是起到輔助駕駛的作用,哪怕是那些沒有方向盤和踏板的無人駕駛小車,如果連行人都檢測不到,以及防碰撞功能也不能實現,那么豈不就是一個“偽智能”?
“自動駕駛汽車在正常道路上行駛還不太現實”
本次事故發生之后,奧運村內的 e-Palette已經停止了營運。相對應的,業界對于自動駕駛的“過于自信”,也應該適可而止。
正如前華為智能駕駛負責人蘇箐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所表達的,“人們愈加的對技術產生信任,但是技術會殺人,企業要做的更應該是限制和提醒,而不是鼓吹”。
事故發生之后,豐田CEO豐田章男在訪談節目中,表達了自己歉意的同時,說了這樣一句話:自動駕駛汽車在正常道路上行駛還不太現實。
其實講技術不成熟也好,說法律不健全也罷,謹慎使用技術,無論是對于消費者,還是企業主體來說,都是應當正確認識到的現實。而且萬物皆有兩面性,謹慎一些可以,但也需要警惕“矯枉過正,過猶不及”。
換句話說,智能駕駛技術當然是好東西,只不過現階段的限制還有許多。科技向善是主旋律,智能駕駛也是一樣,就比如廣州疫情期間,文遠知行的無人駕駛Robobus,不也發揮出了不小的作用?
對于個人來講,面對新技術,“存疑”和“相信”同樣重要。對于企業來說,當壓向駱駝的稻草越來越多,去解決稻草產生的原因,往往比隱瞞稻草會積壓的事實,會更有效。
“警鐘”鳴時,端正態度是前提
回顧曾經,特斯拉事件、蔚來事件,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自燃事件,無不說明當智能駕駛等新技術不能被善用時,它們就有可能成為噬人的老虎。而這其中的責任,企業有,個人消費者也有。
不排除“死不承認錯誤”的情況出現,但關于本次自動駕駛傷人事件,豐田的態度就很端正,比如事故發生之后,豐田即刻停掉了e - Palette在奧運村的營運,以及豐田CEO豐田章男的親自道歉,都是誠意滿滿。
當然,與豐田誠懇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恐怕就要數特斯拉一系列事件發生之后的官方態度吧。
以“特斯拉加速門”為例,2021年6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稱,特斯拉將召回部分進口和國產Model3和ModelY電動汽車,總計約28.6萬輛。而特斯拉召回車輛的原因在于其主動巡航控制系統問題,易造成駕駛員誤激活主動巡航功能,以至于在極端情況下存在安全隱患。
可就在這種真相大白的情況下,特斯拉官方卻玩起了文字游戲,聲稱“秉承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特斯拉主動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然而該說法,卻是與市場監督總局公告中“本次召回活動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表述大相徑庭。
事實上,關于技術的發展,磕磕碰碰總是難以避免。只不過,當面對“血淋淋”的教訓時,大至國家,小至企業、個人消費者,都應該敲響自己心中的“警鐘”。
而當“警鐘”鳴響時,企業首先需要去做的就是“端正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人們的注視下繼續成長、糾錯,進而變得更好。
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承載著人們更高期望的智能駕駛技術,也只有態度端正的企業才能借助其去真正地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