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低速場景下的無人駕駛落地項目盤點

時間:2021-09-02

來源:園區無人駕駛

0

導語:5G技術將加快無人駕駛商用落地。

繼“互聯網+”如火如荼影響了各個生產領域轉型升級后,“5G+”順勢成為當下不少新興產業看好的發展方向。

“5G”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簡稱5G),是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特點的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是實現人機物互聯的網絡基礎設施。

2018年6月,3GPP發布了第一個5G標準(Release-15),支持5G獨立組網,重點滿足增強移動寬帶業務。2020年6月Release-16版本標準發布,重點支持低時延高可靠業務,實現對5G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應用的支持。差不多時期,5G+低速場景下的無人駕駛應用正式步入國內市場,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此,編輯部重點整理了在礦區、港口、環衛三大場景的成功應用案例,供大家參考。

礦區

9月1日,國家能源集團大雁公司(寶日希勒能源)宣布世界首個極寒露天煤礦5G+無人駕駛項目已進入項目收尾驗收階段。

“世界首個極寒工況露天煤礦5G+無人駕駛礦卡編組安全示范工程”依托5G網絡建設,搭建了一套完整的無人駕駛控制系統,同時對5臺220噸礦卡進行無人駕駛改造,實現礦用自卸車“裝、運、卸”典型作業過程的完全無人自主運行。并與一臺遙控推土機、一臺電鏟及灑水車、平路機、指揮車等輔助作業車輛形成一套完整的露天礦無人運輸作業系統。


項目負責人高玉介紹,無人運輸作業智能管理系統是該項目的核心技術,用5G網絡技術連接礦區各種機械設備至監控中心“大腦”,通過不間斷的計算、規劃、調度、管理,完成礦區運輸智能化調度、設備監測安全管理、數據統計分析管理、地圖數據管理等功能。

該項目自2020年5月啟動以來,先后完成5G基站基礎建設、礦用運輸卡車改造安裝調試、夜間穩定性測試、-42℃中提速重載試運行等工作。經過300余天的測試,編組試運行效果良好,車內技術人員已經全部離車,同時無人駕駛礦卡最高車速達到38km/h,超過了有人駕駛規定的30km/h。該項目投入工業化運行后,能夠降低油耗,實現節能減排。


對于礦山開采而言,無人駕駛技術可以說是剛需。從2018年6月第一個5G標準發布開始,礦區就最早受到5G+低速場景下的無人駕駛應用青睞。2018年9月底,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北方股份研制的首臺國產無人駕駛礦用車進入礦山測試;2019年1月底,中國兵器北重集團北方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國內首臺無人駕駛電動輪礦車成功下線試行,都為礦區無人駕駛商用落地打下了基礎。

港口

6月28日,廣西首個5G+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作業港口項目在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北海鐵山港啟動。


該項目由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中國移動廣西公司三家企業強強聯合、共同推出。通過結合5G和無人駕駛技術,港口大卡車接收到調度系統的指令后,無需司機駕駛,立即自動行駛,精準到達目標作業區。在完成集裝箱裝卸和運輸后自主完成起步轉彎、加速減速、停車等動作,并在完成裝卸后自動回到等候區,等待下一次作業指令,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安裝了5G+無人集卡系統的集裝箱卡車,在作業全過程通過5G網絡以視頻的形式回傳到控制室內,實現集裝箱運輸無人化、作業流程可視化、港口生產智能化和信息化,具有港口基建改造投資小、車輛總擁有成本低、自動化水平高等優勢,有效解決港口運力不足、車輛線路混雜、集卡司機短缺、疲勞駕駛、人車混行隱患等問題。北部灣港北海港區在港口水平運輸智能化升級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實現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與傳統集裝箱卡車在混流作業的示范運營。

環衛

我國無人駕駛環衛車的首次商用是在2017年9月,由百度攜手智行者推出國內首款無人駕駛環衛車。2018年4月,酷哇攜手中聯環境發布全球首臺具備全路況清掃、智能路徑規劃的無人駕駛掃地車,當年在蕪湖、合肥、長沙、上海等四所城市“落地”。

“5G+”標準出臺后,低速無人車在環衛場景的應用更加成熟。2019年7月,高仙機器人與浩睿智能聯合研發生產的第二代無人駕駛環衛車Ecodrive (愛科駕) Sweeper G2投入使用,于河南省鶴壁5G產業園亮相應用。


2020年5月,一款名為“牛牛”的新能源無人駕駛智能清潔車亮相株洲街頭,這是由本土企業湖南紐恩馳新能源有限公司研發制造,集清掃、清洗、消毒等多功能于一體,已經實現無人駕駛,具有自動遇障暫停、自動避障繞障、自動駕駛清掃、遠程遙控、行駛軌跡與環視數據上傳等功能。搭載傳輸速度快、低延時的5G通信,智能清潔車單臺車作業效率能達到人工作業的13到15倍,極大提升了城市清潔效率。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