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國農民迎來了第四屆豐收節,全國各地農民分享著豐收的喜悅。其中,機收減損,是不少農產品豐收的重要推動力。
據悉,2020年我國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超過80%。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加強自主研制,在耕、種、管、收、儲、運農業生產六大環節開始進入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的階段式發展,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率、高水平、高量產作業目標,降低作業能耗和排放。
民以食為天,中國目前耕地面積排世界第三,但加上園地、林地、牧草地等其他農業用地,我國農業用地總面積達52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編輯部整理了8類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的無人駕駛農機產品,來看看它們是如何為中國農村和農業振興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無人駕駛拖拉機
用于農業生產的拖拉機,按功能可分通用型(大田作業)、中耕型(作物行間中耕)、水田型(水稻田作業)、園藝型(果園、苗圃等作業)、坡地型(山坡地作業)、集材型(林區集材和運輸作業)等。
國內首臺無人駕駛拖拉機是中國一拖研制的東方紅LF954-C拖拉機,于2016年10月在2016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期間進行了實地作業演示活動。
東方紅LF954-C整機配備國III發動機、動力換向變速箱、電控懸掛系統,搭載的信息和控制系統包括,自動轉向系統、整車控制系統、雷達及視覺測量系統、遠程視頻傳輸系統、監測系統以及遠程遙控系統等,可適用于農田耕、整、植保用途的無人駕駛。
2020年6月,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將環保理念注入無人駕駛農機產品,推出國內首臺5G+氫燃料電動拖拉機ET504-H。它不僅外形科幻,擁有隱形式不銹鋼外殼和蘑菇頭GPS天線,鯊魚式的呼吸燈和毫米波雷達;而且內核夠硬,裝載智能整車控制系統,能夠實時感知整車運行狀態及周邊作業環境,把新型農機無人集群場景和5G應用場景結合起來,提高作業時的綠色智能性、高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ET504-H使用氫燃料電堆和動力電池作為動力源,擁有雙層保障,一般情況下三分鐘就可以將氫燃料加滿了,最高作業時速30公里。由于搭載無人駕駛技術,它可以24小時待命。
無人駕駛播種機
播種機屬于種植機械種類,其原理是將種子直接分批播種在土壤中,提高播種效率。在大規模種植場所,常見的有玉米播種機、棉花播種機、牧草播種機等。
2019年11月,我國自主研制出的無人駕駛聯合耕播作業機,并于當年正式應用于小麥生產。
無人駕駛聯合耕播作業機可實現自動耕播、施肥、除草等一系列農業生產工序,在田間可以自動調頭和轉彎,自動后退對行,一次旋耕深度可達22公分左右,且施肥均衡、播種深度和播種帶寬一致。廣泛應用在稻麥生產,徹底顛覆了農業生產現狀,改變傳統落后的作業方式,是我國稻麥生產上又一次質的飛躍。
在“棉產大省”新疆,不少棉農都開始使用無人駕駛拖拉機、播種機精準播種。目前,播種過程完全機械化,只用3天就能完成1000畝棉田的播種。
無人駕駛插秧機
插秧機是針對水稻研發的一款種植機械,使用機械爪從苗床中取出秧苗,規整栽種在水田中,比人工插秧效率高,秧苗成活率、品質都得到大大提升。
今年5月,水稻插秧時節,黑龍江北大荒集團紅衛農場有限公司智慧農業先行示范區就已經廣泛應用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進行精細化插秧作業。
據介紹,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應用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田間作業時可實現自動避障、掉頭和轉彎。同時,車體配備攝像頭,將田間秧苗情況通過5G信號,實時傳輸到智慧農業中心,做到精準插秧,節省人力成本,提高插秧作業效率和質量。
無人駕駛收割機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自1986年起,主要糧食產量穩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我國糧食產量連續六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持續居世界第一,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我國糧食減損一個百分點可多養活1600萬人。
高產對應著更大的收割作業量,為提高收割效率,2018年6月,中聯重科就推出了收割神器——國內首臺無人駕駛谷物收割機,參與小麥開割作業。作業現場,無人駕駛谷物收割機行走速度快、收割效率高、脫粒效果好,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簡單、工作模式多樣靈活、行駛路徑直、軌跡偏差小等特點。
日前中國農民豐收節,3臺無人駕駛智能聯合收割機靈活自如地穿行于北大荒集團紅衛農場有限公司智慧農業先行示范區。借助衛星導航定位,無人駕駛收割機每天可收割70多畝稻谷。
無人駕駛運糧機
無人駕駛運糧機一般與無人駕駛收割機協同作業,通過5G信號,導航精準定位,運糧機接收到收割機發出的“糧倉已滿”信息后,立即開到收割機旁邊,收割機伸出卸糧筒將谷物卸到運糧車中,誤差可以控制在厘米級。
無人駕駛噴霧機
噴霧機主要適合于小麥、玉米、水稻及各種蔬菜的病蟲害防治噴藥作業。傳統的人工施肥打藥,農民一天不一定能管好一片地,費時費力。而使用一臺臂展達12米寬的無人駕駛噴霧機噴水、施肥,一個小時至少可以覆蓋30畝土地,工作效率是人工作業的30倍以上。
無人植保機
無人植保機是一種應用于農業的無人駕駛飛行器,目的是幫助提高農作物產量和監測農作物生長。無人植保機具備高效、便捷、精準、環保等諸多優勢,且一般以小型為主,操作簡單、攜帶便捷、應用成本低,適用于多種地形和地塊。
它的傳感器和數字成像能力可以幫助農民更加了解他們的田地,并且有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農場效率。今年國家把植保無人飛機正式納入中央財政購置補貼范圍,列入了《2021-2023年全國通用類農業機械中央財政資金最高補貼額一覽表》,把無人植保機推上了發展快車道。
溫室智能運輸車
除了田地耕種,我國以無土栽培、立體種植、自動化管理為特征的植物工廠研發和產品水平也較為先進,已有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技術設備,并已打入國際市場。
現代化農業溫室實現全程智能化生產后,通過溫室智能運輸車、無土栽培智能監控系統等輔助作業,勞動生產率和單位面積產量得到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