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用汽車發布2022年二季度財報,公司表示,旗下自動駕駛部門Cruise第二季度業務虧損達到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億元),每天虧損超過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3300 萬元)。據悉,今年上半年,Cruise累計虧損已達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9億元),同比虧損擴大50%。
Cruise成立于2014年,2016年被通用汽車收購,致力于無人車的研發和生產,重點聚焦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域。公開信息顯示,Cruise目前已通過戰略融資、股權并購等方式,獲得通用汽車、軟銀集團、本田汽車等累計上百億美元的投資,但自動駕駛業務虧損也不少。
據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了解,自2018年以來,通用Cruise在舊金山推出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截至目前已經虧損了近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8億元)。
自動駕駛行業究竟有多燒錢?
自動駕駛就是行走的“碎鈔機”,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企業資金都是成百數千萬,甚至數億數十億地不斷投入。雖然一些企業可通過其他業務獲得營收,同時也在積極探索自動駕駛商用,但與研發投入相比,有些入不敷出。
· Waymo:每年投入達10億美元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無疑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Alphabet每年投入達到10億美元,幫助Waymo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競爭力直接超越傳統車企。
但面對自動駕駛的巨大投入,Waymo也需要尋求投資,近年來披露的戰略融資總額達55億美元。同時,Waym還通過向不會與其出租車業務相競爭的客戶銷售為無人駕駛汽車開發的激光雷達傳感器,賺取外快。
· 圖森未來:4年虧損超10億美元
2021年4月,圖森未來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了全球首家上市的自動駕駛公司。上市之后,圖森未來的營收情況也更受行業關注。但從公開財報來看,虧損仍是連年增長。
從2018年以來,圖森未來的凈虧損分別是4502萬美元、8484萬美元、1.779億美元,7.327億美元,過去4年累積虧損高達10.4億美元。虧損額的進一步擴大,與公司的研發費用、營銷費用、一般行政費用的逐年增長密切相關。
而同期圖森未來的歷年營收分別是:9000美元、71萬美元、184.3萬美元、626.1萬美元,4年累計營收才只有882.3萬美元。
· Uber:出售自動駕駛業務降虧損
Uber網約車業務覆蓋全球,為拓展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公司也致力于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2019年,Uber成功上市,但自動駕駛相關財報并不是很理想。資料顯示,2019年Uber的自動駕駛部門ATG帶來了4200萬美元的收入,但最終導致了大約5億美元的損失。
2020年底,面對運營成本的壓力,Uber不僅大規模裁員,也忍痛割愛,將ATG出售給Aurora,并向Aurora投資4億美元作為交易的一部分,以期Aurora的自主項目得到回報,Uber也將因此受益。
在出售自動駕駛業務后,Uber凈虧損確實得到一定改善,2021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凈虧驟降至1.08億美元。
· Velodyne:“激光雷達第一股”難逃連年虧損
號稱“激光雷達第一股”的Velodyne Lidar,在最新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財報中顯示,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為620萬美元;其中產品收入為440萬美元,上一季度的產品收入為1370萬美元。此外,Velodyne這一季度GAAP下的凈虧損達到4900萬美元,上一季度的GAAP凈虧損為3750萬美元。
作為自動駕駛核心供應鏈企業之一,Velodyne激光雷達出貨量保持全球市場領先地位,但也不止于激光雷達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每年經費投入也占公司支出很大一部分。另據公司2021年全年財報顯示,Velodyne2021年的GAAP凈虧損超2.1億美元。
· 籮筐技術:研發加大至虧損加大
籮筐技術是高精地圖服務商之一,基于高精度地圖及多源時空智能大數據,建立城市級和行業級全息時空數字孿生系統,服務于自動駕駛、智慧公路、車路協同等領域。
據公司2021年財報顯示,凈虧損為6150萬美元,2020年同期凈虧損為4010萬美元。相比許多企業數億數十億的虧損,這筆數目還算小的。但從公司說明來看,主要原因還是公司增加了業務領域研發人員,特別是在與自動駕駛相關領域的研發投入。
以上列舉的企業,還只是自動駕駛領域瘋狂燒錢的冰山一角,另外還有本田、福特、蔚來、現代、特斯拉等車企,都是每年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上,以“億”為單位大手筆支出。
· 燒錢不止,依然難擋企業入局步伐
雖然自動駕駛就是一只瘋狂的“吞金獸”,但大多數企業還是在艱難堅持著,并有不少企業前仆后繼。而資本方,也愿意每年在這一領域投入上千億元。
因為在行業看來,當自動駕駛行至終局,技術成熟,成本可控,無人駕駛車輛實現規模商用后,終將會變成“印鈔機”。
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巴拉就表示,雖然Cruise第二季度業務虧損達到5億美元,但她仍然看好Cruise。今年6月,Cruise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已迎來新的里程碑,在美國加州正式開啟無人駕駛出租車收費服務。瑪麗·巴拉相信,預測到2030年,Cruise每年可從自動駕駛汽車服務和技術中獲得500億美元的收入。
圖森未來4年虧損超10億美元,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前執行董事長陳默依然看好無人卡車賽道,上個月宣布創立專注于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可搭載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氫燃料重卡及加氫基礎設施服務的新公司 —— “HYDRON”。
另外,從國內企業發展情況來看,關于自動駕駛商用的探索也逐步取得進展,如蘑菇車聯自動駕駛城市服務項目已在全國多省落地,2021年全年訂單金額超10億元,近期又拿下一筆30億元的項目大單,創行業新高。又如酷哇機器人、高仙機器人、摯途科技等,在無人環衛領域拿下市政、商場等場景的多個商用項目;西井科技、斯年智駕等,在港口無人駕駛領域率先獲得商業化付費訂單;百十米出行在江西落地全國首個高校無人接駁車商用項目;百度、小馬智行的Robotaxi也先行開啟收費運營......
總的來說,自動駕駛吸引著無數企業入局,不只是因為它能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將人們從繁重、復雜、危險的作業環境中解放出來,賦予人們生活諸多智能體驗,更重要的是它能降低一些場景的作業成本,提高效率和安全,并打造一種新的商業運營模式,即行業看到“鈔能力”。
自動駕駛“前景”“錢景”都可觀,但由于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應用,與國家政策的支持力度、自動駕駛企業的軟硬件實力、終端場景的適配程度等等都密不可分,行業其實還有一段很艱難的路程要走。
而當前,行業斥巨資投入,就是在不斷提升自動駕駛技術,提高產品的性能,包括自動駕駛系統穩定性、創新性、安全性等等,以推動自動駕駛從當前的部分限定場景小批量應用,向全場景規模商用、普及民用的“終局”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