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以“知止有定·技術向善”為主題的“2024(第四屆)低速無人駕駛行業發展年會”在威海盛大舉行!
在大會特設的圓桌論壇環節,我們邀請了7位技術專家、主流企業代表、場景用戶等多方對話,重點圍繞“新周期下,企業的經營選擇”“重視數據安全,解決發展隱患”“新技術變化給行業的窗口期”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度探討和交流。
此次圓桌論壇由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輪值主席、西北工大深研院總工程師張斌博士主持。

特邀嘉賓:
海神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 于明坤
菜鳥集團自動駕駛物流車總經理 吳豫曌
紐恩馳副總經理&聯合創始人 陽衡
中科智馳董事長&總經理 江如海
路凱智行聯合創始人&CTO 那崇寧
威海港通信息科技總經理 高飛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輪值主席、西北工大深研院總工程師 張斌博士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全新的經濟周期之中,新質生產力、國內國外雙循環、國內大循環為主、高質量發展等關鍵詞頻現,加之地緣政治沖突與潛在貿易戰風險的加劇,無疑為產業和低速無人駕駛領域企業經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企業如何審時度勢,把握機遇,制定出符合時代要求與自身特色的經營策略,進而穩健前行,邁向更加輝煌的未來,成為了我們亟需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
新周期下,企業如何抉擇?&新技術變化給行業的窗口
在新周期下,無人駕駛領域的企業面臨著轉型與升級的關鍵抉擇,如何保持競爭力并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成為了企業重點關注。與此同時,新技術變化為無人駕駛行業帶來了寶貴的窗口期,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無人駕駛技術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為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企業該如何把握好機遇?

海神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 于明坤
海神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于明坤則回顧了自己創業十一年來所經歷的三個階段及其面臨的諸多選擇。三次創業轉型最終選擇了安防、無人安防作為主賽道,持續探索和發展。他指出,中國百年企業難以誕生的原因之一是政策變化較快。因此,企業需緊跟政策節奏,國內積極尋求政府支持,海外尋找可靠伙伴并招募當地創業人才,同時保持前瞻性和創新性,不斷提前布局新的業務領域和發展方向,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和機遇。

菜鳥集團自動駕駛物流車總經理 吳豫曌
菜鳥集團自動駕駛物流車總經理吳豫曌表示,菜鳥集團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目前主要聚焦于國內市場,特別是城配快遞方向,因為相較于海外市場,中國在需求場景、路權和路況等方面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實踐案例。在該領域,安全被視為企業的生命線和不可逾越的底線,任何技術創新和運營調整都需以此為前提。
同時,菜鳥集團秉持“技術向善”的理念,致力于在自動駕駛的感知層、決策層及代碼迭代中充分考慮人的因素,確保行車安全,避免與人發生碰撞,這是技術研發的核心要義。此外,鑒于自動駕駛行業的特殊性,菜鳥集團不僅注重打造強大的研發團隊,還重視建立一線屬地化的管理團隊,以應對無人車作為交通參與者可能遇到的各類突發問題。

路凱智行聯合創始人&CTO 那崇寧
路凱智行聯合創始人&CTO那崇寧則強調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增強盈利能力,避免過度追求規模而忽視盈利。比如路凱智行在幾個關鍵周期及其應對策略:首先,宏觀經濟周期影響資金獲取能力,投資人更注重商業模式的盈利能力和時間點。因此,路凱智行不斷調整技術研發、產品落地和商業落地策略,致力于在每一步實現短期內盈利,目前已在小規模場景下實現項目盈利,正在挑戰平衡項目規模與盈利性。
其次,技術迭代周期,帶來產業鏈成熟和成本下降,在無人駕駛硬件成本大幅下降時,打磨產品,提升其穩定性。最后,行業周期對礦山行業經營影響大,煤炭價格等波動影響企業經營。路凱智行應對策略是瞄準不同礦產資源,提高產品和技術的適用性和通用性,覆蓋其他礦山類型,以降低行業周期波動對公司發展的影響。
他認為,各公司發展策略各異,但關鍵在于找到契合創始人特質及公司發展階段的最佳路線。

中科智馳董事長&總經理 江如海
中科智馳董事長&總經理江如海提到,作為一家專注于特定場景的無人駕駛技術與車輛供應的企業,中科智馳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堅持著三個戰略原則:一是創新升級,通過產品、應用場景及人才融合等方面的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差異化市場競爭;二是結盟合作,加強產業界整合,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政府及科研院所等資源互補,推動行業發展;三是積極解決困難,面對投融資、市場及產品應用等困難時,尋求共性平臺及各方資源協助,不同階段解決不同困難。

威海港通信息科技總經理 高飛
威海港通信息科技總經理高飛指出,傳統港口行業在創新方面存在諸多需求,特別是在平安、智慧、綠色等方面,各企業所開展的項目均涉及相關創新。針對當前港口在自動駕駛方面遇到的效率瓶頸問題,她希望自動駕駛企業能夠組建細分技術團隊,與港口業務深入融合,進行持續產品迭代優化。
同時,作為港口企業代表,她也提到了無人駕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整個港口行業中都普遍存在,比如調度算法優化、前端設備穩定性、以及與有人駕駛交叉等方面的難題。最后,她呼吁自動駕駛創新企業能夠重視專業團隊的建設,選定方向后,派遣專業人員與港口企業深度合作,以期取得更好的創新成果。

紐恩馳副總經理&聯合創始人 陽衡
當前,無人環衛已成為低速無人駕駛領域中占比最大應用場景,但“看似好像是已經進入了一個規模化的應用,但是我們站在技術的角度,其實規模化應用的過程中,其實風險更大”,紐恩馳副總經理&聯合創始人陽衡認為,很多技術難點只有在真正實現規模化應用的時候,才會集中性爆發。因此企業需不斷打磨產品、提升競爭力。
同時,他強調低速無人駕駛應以場景定義,并指出其特點在于量不足以支撐成本顯著降低,需借助乘用車自動駕駛行業的成熟技術、產品及供應鏈。此外,他還提到技術閉環是規模化應用的前提,但實現商業閉環同樣重要。做無人環衛并非簡單賣產品,而是需與客戶協同,聚焦擅長領域,轉變運營模式,實現上下游企業的強強聯合。
重視數據安全,解決發展隱患
在無人駕駛領域,數據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它是解決行業發展隱患、保障技術穩健前行的關鍵所在。無人駕駛技術作為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通過傳感器、攝像頭、雷達等設備收集道路信息、車輛狀態及周圍環境數據,并通過算法處理實現車輛的自主導航與決策。這一過程中,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海神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于明坤首先強調了網絡安全對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涉及部隊、公安和民用項目的數據安全方面。
海神機器人采取了與強有力合作伙伴的方式,如電臺的保密通訊和量子加密技術,以確保無人裝備的數據安全。目前,海神機器人正與公安部一所合作,探討為無人裝備引入類似身份證芯片管控的機制,并建立一個類似飛機黑匣子的模式,以記錄無人裝備的數據和坐標,確保禁飛區的有效管理。
他還指出,中國在低速無人駕駛領域的技術和市場層面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但在技術輸出的過程中,也面臨著數據安全的風險。特別是在海外上市或打入國外市場時,隱私和數據的保護問題尤為突出。因此,他們正在提前做好安全隔離的布局和考慮。
菜鳥集團自動駕駛物流車總經理吳豫曌提出了兩個觀點:一是,技術具有雙面性,在使用中需謹慎行事;二是,與其在事后出現問題再尋求解決,不如在事前就做好報備工作。當前行業地圖泄密事件,雖是偶發事件,但仍需整個行業高度重視。
他提出了三個解決方案:首先,作為平臺方,需制定規則和機制,并與屬地運營商合作伙伴共同加強管控和技術措施。他強調了屬地化統籌的重要性,指出當地分支機構或強有力的合作伙伴能更好地了解當地涉密和敏感區域,降低風險。
其次,在技術實施上,建議企業應與當地相關部門進行報備和積極溝通,以避免產生誤會和不必要的新聞事件。最后,他提到技術本身是雙刃劍,雖然大部分合作伙伴在商業產品中會遵循規范,但仍需警惕因經濟利益誘導而產生的出格行為。因此,企業自身應具備約束性,確保技術使用的正當性和安全性。
路凱智行聯合創始人&CTO那崇寧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一比喻開篇,強調了新技術所帶來的既有機遇又有挑戰的雙重特性。包括無人駕駛在內的多個創新技術在礦山領域的應用也將為行業帶來革命性變化。比如,在過去如何更好地了解不斷變化的開采場景一直是個痛點。而現在,通過無人駕駛礦車所搭載的傳感器,可以實時收集數據,并通過AI帶來的高效數據處理能力,可以實時獲取礦山實際的地質情況。
然而,他也指出了自動駕駛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傳感器不斷產生的大量數據的安全保護和存儲傳輸。這是一個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關注的體系化問題。他強調,安全是一個對立統一的事情,需要在多個方面做到平衡。同時,他也提到正在尋找低成本的數據安全保護技術,并希望在實踐過程中分享更多經驗。
中科智馳董事長&總經理江如海指出,數據安全是自動駕駛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盡管許多自動駕駛公司從車載端起步,但在數據保護與應用方面尚存不足。為此,他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從國家和地方層面出發,應建立和完善數據安全相關標準;其次,需加強人員的數據安全意識,明確數據共享與保密的界限;最后,應建立健全應急處理機制,以有效應對數據安全事故,避免新技術因安全問題而遭受質疑。
新技術項目為產業融合帶來的新機遇。他認為,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將促進多行業融合,重塑競爭格局。在此背景下,企業應結合自身優勢與當下形勢,把握新技術帶來的機遇,為自身發展賦能。
威海港通信息科技總經理高飛表示,在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領域,傳統企業對于民用平臺的技術難度或許相對較低,但要求卻可能更為嚴格。特別是針對生產環境,公共網絡的管理成為一項重要挑戰。在與部分企業溝通時,發現其提供的管理平臺或工具缺乏針對企業的定制化服務,這可能給企業的核心數據帶來網絡安全與數據安全的雙重風險。當前,若想要涉足這一行業,就必須充分考慮到網絡數據安全。
此外,國有企業對于數據安全的管理正日益加強,每年都有相關的配套制度出臺。這意味著,對于合作企業而言,將面臨更為嚴格的要求。因此,希望未來能與網絡安全企業進行深入溝通,共同搭建更為完善的合作平臺,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數據安全挑戰。
紐恩馳副總經理&聯合創始人陽衡則補充了一個觀點:在數據安全前提下也應實現數據價值化應用。他指出,低速無人車作為天然的數據采集終端,在環衛等領域不僅能執行清掃任務,還能采集城市基礎設施、道路、人流、車流等多維度數據。
如紐恩馳正與中科院空天研究院合作,基于空、天、地、水構建北斗時空大數據底座,通過大數據分析建立垃圾生成模型。這不僅使無人駕駛清掃車能夠節約人力,更能從根本上提升環衛作業效率,實現精準感知垃圾生成地點與時間,動態調整作業模式。這一變革不僅優化了無人駕駛清掃車與傳統車輛、人工的配比,更提升了整個行業的效能,體現了新技術為行業帶來的新質生產力。

寫在最后
最后張斌博士指出,行業新周期將為企業帶來新的機會與氣象。為確保企業穩健前行,需掌握三個“活”:首先要安全地活著,其次要高效高質量地活好,最終要堅持長期主義,專注地活得久。
面向未來,在確保安全這一企業發展的基石之上,我們還應把握“四新”。一是新契機,如北斗技術的規模產業應用與車路云一體化,分別選取了39個和20個試點城市,為低速無人駕駛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二是新突破,隨著產品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新技術的引入,我們有望在細分賽道實現產品與技術的閉環,推動商用規模化應用。三是新局面,低速無人駕駛行業將涌現更多頭部企業,從單一設備向系統解決方案轉型,并逐步覆蓋綜合場景,未來有望出現細分賽道的IPO第一股。四是新常態,國內行業已進入商業規模化加速成長期,而全球化運營則成為企業未來發展必須面對的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