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x傳賣身,自動駕駛大冒險要落幕了

時間:2020-05-12

來源:甲子光年

0

導語:5月7日,The Information報道稱,創立于2013年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Zoox正在考慮出售。目前Zoox的高管已經與幾家汽車制造商的代表就可能的交易或融資進行了談判。

自動駕駛賽道,又一明星公司或離場。

5月7日,The Information報道稱,創立于2013年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Zoox正在考慮出售。目前Zoox的高管已經與幾家汽車制造商的代表就可能的交易或融資進行了談判。

 

Zoox傳賣身,自動駕駛大冒險要落幕了

Pitchbook的報道則進一步證實,Zoox已確認雇傭Qatalyst投行來處理下一輪融資或被收購事宜。

福布斯專欄作者Brad Templeton判斷,Zoox此前總計近10億美元的巨額融資可能已所剩無幾,公司決策層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如果內部團隊運轉良好,融資對于Zoox來說并非難事,但具體的金額恐怕會不盡如人意。”

此前,這一常與Waymo相提并論的硅谷明星獨角獸一直是資本圈里的香餑餑:

2015年7月,Zoox獲4千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此后,其身價一路走高;

2016年10月,Zoox獲得澳洲基金Blackbird Ventures、硅谷知名投資機構DFJ 德豐杰基金、IDG資本的青睞,成功完成2億5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據傳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也參與其中;

2018年7月,Zoox宣布獲得5億美元的B輪融資,由辦公協作公司Atlassian的聯合創始人Michael Cannon-Brookes以及春華資本領投。

2019年10月,Zoox又獲得2億美元的債券融資。

至此,Zoox累計融資額近10億美元,市場估值高達32億美金。

與上一輪融資相距不過半年時間,Zoox卻傳出賣身。

在單個公司的命運變換背后,是自動駕駛賽道從2016年時的“意氣風發”到2018年以來的“哀鴻遍野”。

就在前不久,自動駕駛重卡公司Starsky Robotics 宣布倒閉;在Zoox前,已有Drive.ai等明星公司被收購,國內的Roadstar.ai也已走向清算。

對獨立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來說,前路還將多忐忑?

1.諸事不順

在這一次傳出尋求收購的消息前,Zoox就經歷了諸多變動。

2018年9月,在公司剛剛獲得5億美元B輪融資的一個月后,Zoox就發生管理層變化,一手創辦Zoox的Tim Kentley-Klay被董事會免去CEO一職,并趕出公司。其后,接棒CEO一職的是英特爾的前戰略主管、英特爾CEO有力競爭者之一的Aicha Evans。

不過,這次換帥也被外界解讀為Zoox已完成從0到1的冷啟動,要走上從1到100的商業化落地階段的信號,甚至有外媒對Zoox的這一舉動表示看好。

相比設計師出身、“半路出家”的Tim Kentley-Klay,Aicha Evans在公司經營、商業化落地上經驗明顯更豐富,在公司管理上也的確更得人心。

而到2019年3月,Zoox盜取特斯拉商業機密的危機則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壞消息。

特斯拉起訴Zoox及其4名員工,稱這4名轉投Zoox的員工將特斯拉在公司制造、運營等領域的商業機密帶去了Zoox,使“Zoox 得以直接跳過許多研發步驟,順利掌握了倉儲、物流和庫存控制等關鍵能力。”

在訴訟中,特斯拉拿出了充足的證據,如其前配送中心主管 Scott Turner曾將“特斯拉倉儲中心的內部圖表與線路圖”發到自己個人郵箱,又為Zoox 提供了至少4 名熟悉特斯拉支付架構的挖角員工目標。

到2020年4月,這場持續1年之久的商業機密糾紛案落下帷幕。Zoox發聲明承認竊取了機密,表示將賠款尋求和解,但未公開數額。

對尚處于燒錢階段的Zoox來說,這又是一筆流血。

同期,開始在美國愈演愈烈的疫情讓Zoox禍不單行。

2020年4月20日,Zoox所在城市加州發布封城令,這打亂了Zoox原本要在今年啟動的無人出租車商業服務計劃,也對路測等研發過程有不小影響。

此后,Zoox裁員120人,包括自動駕駛企業的安全駕駛員,占總員工數的10%;此外,Zoox也取消了部分畢業生面試。

但“手軟”的Zoox,其實裁的都是合同工,在福利和工資待遇上略遜于正式員工,裁員后,Zoox仍有1000多人的團隊要養活。每天睜眼、閉眼都是巨大成本。

此次Zoox尋找買家、傳出賣身,與疫情期間資本態度謹慎、融資難有直接關系。

而Zoox一路以來選擇的Waymo+Uber“全包模式”——打造包括硬件、軟件、運營能力的全方面自動駕駛公司,又加重了其融資的困難。

這是一條賭大的風險之路,燒起錢來沒底。

2.今時之砒霜,彼時之蜜糖

今時之砒霜,彼時之蜜糖。

成立之初,Zoox就一直堅持激進的設計理念,與其他廠商改造現有車型的漸進式方案不同,Zoox的自動駕駛汽車從零開始設計,且走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路線,它要把Waymo和Uber做的事都包圓了。

這意味著,Zoox是一家極度燒錢的企業。

事實上,Zoox之前也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步伐實踐。

2013年12月,Zoox發布自動駕駛概念車Boz——可“雙向”行駛(無車頭、車尾之分),無擋風玻璃、無方向盤、無剎車,只由機器駕駛,棄駕駛艙而采用面對面的乘客座椅設計,乘客可以聊天、睡覺、打牌,這款車型也成為Zoox的標志性名片之一。

同時,Zoox對外宣布公司將致力發展Level 4 及以上的自動駕駛。而此時距離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當年3月提出“Level 4”概念不足一年,Zoox后來的CTO Jesse Levinson當時還在斯坦福跟著Google無人車開創者塞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搞研究。

2016年3月,Zoox拿下DMV(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授權的自動駕駛汽車路試許可,可以在有駕駛員監管的情況下進行路測,并于次年開啟大規模道路實測,這讓Zoox成為了第12家拿到此許可執照的公司,其他的公司則都是巨頭——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福特、特斯拉、本田、日產、博世、德爾福、奔馳、大眾和通用Cruise Automation。

2017年,Zoox在沉寂4年后,開始迎來自Boz發布后的第二次高光時刻——大規模招兵買馬:

包括任命前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機構負責人Mark Rosekind為首席安全創新官,法拉利NV老兵Corrado Lanzone擔任制造業務部門副總裁;當年8月,這一挖人行動在蘋果17位工程師集體跳槽Zoox時達到高峰,引起國內外公司側目。

到2018年,Zoox又放出新進展——它在Waymo、Uber之前,率先拿下了加州首張無人車載客許可,擁有了在加州范圍內,提供免費自動駕駛共享出行服務的權利(需配備安全員)。

直到此時,Zoox看起來都走在預先設想的路上,并宣布將在2020年推出有償共享出行服務。

“這是我們啟動商業服務前的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里程碑。”Zoox企業及合規事務負責人伯特·考夫曼(Bert Kauffman)說道。

然而,在如今情形下,對許諾中,2020年開啟的商業化Robotaxi,Zoox還能按時赴約嗎?

 

3.大冒險時代要結束了?

Zoox的倉促賣身,與目前在美國愈演愈烈的疫情有一定關系,Zoox是在疫情爆發后,首家發布裁員消息的自動駕駛汽車運營商。

但Zoox困境的更根本原因是,市場已不再看好這種冒險性巨大的自動駕駛創業路徑。

從2019年2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就可看出,Zoox當時可能已讓投資人信心不足。

相比股權融資,“可轉載”融資其實是投資人留了后手——萬一公司遭遇破產清算,投資人至少可收回這一輪的部分資金。

當然,作為領域內的明星公司,坐擁不少技術成果和高技術人才,Zoox很有可能會找到買家,不會出現最壞的“破產清算”情況,但這和創始之初的宏大愿景已相距甚遠。

在Zoox之前,歐美市場的不少自動駕駛領域明星公司或團隊已走上了被收購之路。主機廠和科技巨頭是主要買家。

2016年3月,通用豪擲10億美元收購了來自舊金山的初創企業Cruise Automation,其后,Cruise作為通用下屬一個獨立部門存在。

僅從“生意”的角度看,Cruise應該說賣得挺劃算,Cruise當時還只是非常初期的階段,馬斯克因此評價通用10億買了個demo——但趁著當時自動駕駛的大熱點和市場高預期,當時這個只有46人的小團隊實現了獨角獸的價格。

一年后的2017年10月,Tier 1德爾福宣布以4.5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nuTonomy,其服務當時已在新加坡和波士頓兩地開始運營,商業路徑與Drive.ai非常相似。

兩相對比,這會兒自動駕駛公司已在“跌價”了,已有運營的公司被市場認可的價值還不如初創團隊。

2019年6月,吳恩達創立的Drive.ai 則更是以招聘式并購的方式被蘋果收購,這意味著,蘋果只以較低價格接收了Drive.ai幾十名技術人才和產品設計師及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IP資產。

從目前發展來看,被招安之后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里,也只有賣得最早的Cruise狀況較為良好,2018年還拿到了軟銀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的22.5億美元融資,其估值也被拉升至115億美元,一度傳出分拆上市的消息。

出售價格的步步折損,越發給了還在獨立發展的自動駕駛公司壓力——對于他們,很有可能的結果就是go big or go home中的go home。

但偏偏到2018年之后,市場越來越不看好“大冒險”的go big創業模式。

尤其是在自動駕駛這種耗資巨大的賽道里,上臺桌、搏一把的成本太高,而在如今全球經濟下行、政經動蕩的情形下,不少資本爸爸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河,自然少了心情思考星辰大海。

同理,投資機構自己也在去”幻想“,向來喜歡給熱門概念和黑科技公司當”黑騎士“的軟銀就折射了這種變化——自2018年以來,希拉洛斯(Theranos)、WeWork、OYO等項目接連出問題,愿景基金也經歷了募資不利和內斗亂劇。

在走過2016年的狂熱頂峰后,冒險者和黑騎士都在逐漸退場。

就像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在2020年4月的內部信中所說,以后他們要一邊攀登珠峰,一邊沿途下蛋。

這聽起來沒那么澎湃了,或者用投資人喜歡的詞,叫沒那么“性感”了。

不過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先活下去才有“后浪”的機會,不是嗎?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