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越來越多的自動駕駛汽車服務上線測試運營,無人駕駛汽車普遍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場景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重點規劃 國家政策布局引領
無人駕駛技術(亦稱自動駕駛技術)被認為是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在當今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突飛猛進的浪潮下,國家也將無人駕駛劃入重點規劃層面。
2015年國務院印首次提出智能網聯汽車概念,明確將智能網聯汽車列入未來十年國家智能制造發展的重點領域。
2016年6月,工信部批準建設的國內首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在嘉定上海國際汽車城正式運營,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驗證和智慧交通示范。
2017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將自動駕駛汽車列為重點任務之一,并提出要加快推進自動駕駛汽車法規體系建設。同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自動駕駛汽車列為重點培育的八大智能產品的首位。
2018年4月,工信部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明確測試主體、測試駕駛人以及測試車輛應具備的條件。全國眾多城市陸續出臺本地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管理方案。12月,工信部發布《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表示將加快構建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體系,建立健全智能網聯汽車生產準入管理制度。為大規模測試示范和商業化應用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去年9月,上海頒布國內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載人示范應用牌照,標志著國內先行企業探索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運營的開端。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江蘇、長沙、重慶等各地均已經開放自動駕駛車輛路測。
從技術探索,再到市場化和商業化試運營,無人駕駛汽車逐漸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搶占先機 機遇與挑戰并存
作為汽車技術未來發展的風口,無人駕駛汽車也成為眾多企業重點關注的對象。目前具有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的企業既有像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有北汽、上汽、寶馬、奧迪、一汽、廣汽、吉利、東風此類傳統汽車制造企業;既有滴滴這種互聯網出行公司,也有文遠知行與小馬智行等科創公司。為了搶占新一輪技術變革的先機,各企業均積極參與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汽車道路測驗。
今年3月,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智能駕駛所所長梁鋒華駕駛具備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長安UNI-T,在重慶參與了一場23公里的開放道路實驗。長安汽車也成為中國首個在開放道路進行L3級自動駕駛體驗的乘用車企業。4月,百度Apollo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于長沙正式上線,在開放道路智能駕駛示范區內,長沙用戶通過百度地圖和百度APP預約,迎來了自動駕駛出行體驗。 同樣的,5月份,東風汽車與中遠海運聯合開發的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通過了實際生產運行試驗,與此同時,東風汽車集團的自動駕駛物流車隊、自動駕駛環衛車等幾十輛智能網聯汽車也在示范區內進行測試運營。表明無人駕駛技術在國內已經開始在乘用車和商用車領域的應用。
但是,無人駕駛技術離真正走進日常生活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其中既包括技術瓶頸,也有法律法規的限制。
首先,安全問題是限制無人駕駛汽車廣泛應用的最大障礙。近日,特斯拉model 3就在臺灣發生了一起由于自動輔助駕駛系統故障導致的車禍,作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巨頭,特斯拉近年來頻出事故,不得不讓人對自動駕駛目前的安全性產生擔憂和質疑。難以識別相對靜止物體,這其中涉及到視覺算法、雷達、攝像頭等技術性難題,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
其次,國家目前出臺的相關政策基本上都是綱領性文件,僅僅涉及到無人駕駛的戰略規劃,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目標,尚未觸碰《道路安全法》等法律層面的實質性修訂和撰寫。無人駕駛汽車的上路運行目前只能限制在封閉道路區域和智能網聯路測專用道中,而且當前國內的政策法規還沒有開放L3級自動駕駛車型上路行駛。無人駕駛法律法規的完善和修訂,相關的倫理規范的界定,也充滿了嚴峻的挑戰。
再次,無人駕駛汽車還面臨著投入高、回報周期長,產業鏈長,盈利難等困境。在行業協同方面,無人駕駛涉及到人工智能、地圖定位、芯片制造、車輛制造等領域的共同開發。此外,國內相應的配套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
可以說,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目前來到了一個關鍵的瓶頸期,在進步和發展之中又蘊含著一個又一個難關。
潛力巨大 無人駕駛前景展望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發布的《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到2021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70.3億美元;到2035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2100萬輛。參考龐大的汽車銷量數據,中國也有望成為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
隨著5G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突破,無人駕駛也將更加智能化,顛覆人們的駕駛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智能化、網聯化的無人駕駛技術無疑會掀起汽車產業的劇烈變革,實現汽車產業的結構升級,同時給汽車經濟的擴張打開更大的想象空間。
除了汽車行業的內部變革,無人駕駛技術還將協同出行行業、物流行業引領交通運輸領域新的革命。在出租車、網約車等個人出行領域,百度、滴滴、曹操出行都在積極布局無人駕駛,一方面節省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提升管理運營效率。在公共交通領域,無人駕駛技術不僅能夠應用于公交車,還將進一步探索鐵路系統,從而推動智能交通發展。而無人物流則是未來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會使貨運車輛完全自動化,將其納入智能化運輸網絡,使運輸在智慧物流的計算和調度下全面無障礙執行。同時無人物流可以實現復雜場景中更加靈活的物流運輸,從而極大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整體競爭力。
無人駕駛技術還能夠集中應用于環衛、工程、安防和移動零售等領域,例如無人駕駛清掃車、挖掘機、巡邏車、消防車等,使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全自動、精細化和高效率升級。此外,伴隨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和新能源的快速發展,無人駕駛汽車將給眾多相關傳統行業,例如保險行業、城市規劃、房地產行業帶來巨大變革,徹底顛覆未來的產業格局,重新塑造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