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Pwn大賽預演自動駕駛攻防戰,新基建安全不容小覷

時間:2020-10-26

來源:無人駕駛網

0

導語:“四五十年前的安全問題可以后打補丁,新基建下行不通了。”8月時舉辦的新基建安全大賽啟動會上,鄔賀銓院士提出了新基建安全相比傳統安全的不同。新基建場景下實現安全前置,預演安全威脅,提早發現問題并解決尤為重要。

   “四五十年前的安全問題可以后打補丁,新基建下行不通了。”8月時舉辦的新基建安全大賽啟動會上,鄔賀銓院士提出了新基建安全相比傳統安全的不同。新基建場景下實現安全前置,預演安全威脅,提早發現問題并解決尤為重要。
timg (1)

  汽車作為人們移動的家園,與其相關的車聯網、智能駕駛、充電樁占據著新基建的重要領域。在10月24日GeekPwn 2020 國際安全極客大賽上,在數字鑰匙、自動駕駛雷達和充電樁的漏洞攻擊中,選手們發現還有安全提高的空間。

  全球首位獲得谷歌安卓賞金的獨立極客吳濰浠展示了一種低成本、小型化的升級版攻破方法,實現了自動駕駛汽車的雷達干擾,讓自動駕駛“致盲”。

  在挑戰現場,司機在自動駕駛模式下保持汽車緩慢行駛。該選手利用小型、低成本的雷達干擾槍,實現了對自動駕駛汽車雷達系統更改和設備干擾,使汽車無法識別前方障礙物而及時啟動碰撞預警和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從而直撞前方障礙物。據悉,今年4月份該漏洞已提交至該汽車品牌,由于技術原因,目前仍在修復中。

  現場評委“老鷹”對第一財經介紹,在正常情況下,自動駕駛汽車是使用毫米波雷達來識別障礙,雷達受到干擾,相當于汽車“被蒙住了眼睛”。因此,當前的自動駕駛僅能實現“輔助駕駛”功能,不代表安全駕駛。廠商也都要求使用“自動駕駛”功能時司機手不能離開方向盤。“開車時還是要保持注意力,自動駕駛只能放松腳部,不意味著可以打瞌睡,尤其是在夜間行駛的場景下。”

  來自上海銀基信息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白帽黑客戰隊利用特定技術對正在行駛中的低速汽車進行攻擊也造成了汽車突然停止。

  據了解,選手借助汽車后裝OBD設備的邏輯漏洞偽造了遠程指令,完成行駛中的汽車遠程熄火、GPS追蹤等危險操作。黑客甚至可以進行無差別攻擊,影響不同品牌車輛。

  據現場評委介紹,當攻擊發生時,會影響附近安裝此款OBD設備的所有車型的汽車。比賽結束兩周內,GeekPwn會將漏洞細節提交給這款OBD盒子的廠商,并協助其進行修復。

  銀基戰隊的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原本OBD盒子的應用目的是起防盜作用,大多應用在租車場景中。在車身后安裝這樣一款設備,可形成一個電子圍欄,超過了GPS地圖范圍,車子就可以實現遠程熄火。但如果OBD盒子設備系統云端存在漏洞,黑客就可以利用這個漏洞進行反攻擊。“如果場景發生在高速上,陡然間熄火是非常危險的。”銀基戰隊的負責人說。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蓬勃發展,充電樁作為重點領域之一也是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來自騰訊的Blade Team參賽隊伍的“無感支付”式直流充電樁的漏洞攻擊提醒人們其安全性不容小視。

  在比賽中,?Blade Team安全研究員模擬攻擊者身份,僅需獲得模擬受害者的車輛身份標識,并使用特殊設備連接“無感支付”直流充電樁與汽車,就能利用充電樁通信協議漏洞完成“盜刷”操作。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車輛身份標識多存在于車身外部,屬于公開信息,也有很多黑產渠道會販賣這類車輛數據,這種方法一旦被黑產掌握,有被大規模惡意利用的風險。”Blade Team高級安全研究員Nicky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場的媒體介紹道。

  當前,即插即充、無感支付成為當前充電樁行業的主流發展趨勢,采用該技術的充電樁僅需在初次綁定環節對用戶進行身份認證,充電時自動識別車輛身份標識,在充電完成后從綁定賬戶中進行相應扣款。

  據了解,此次Blade Team發現的漏洞是國內首個充電樁行業安全漏洞,屬于充電通信協議層面缺陷,采用相同技術方案的“無感支付”式直流充電樁均受其影響。目前Blade Team已通過GeekPwn官方向相關廠商提交漏洞細節,并將協助廠商進行修復。

  Blade Team研究員同時表示,新能源汽車的普通用戶無需過度恐慌。在廠商修復該漏洞前,盡量選擇傳統的二維碼掃碼等充電支付方式,即可規避不利影響。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