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天煤礦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電鏟先進行土方剝離,礦卡再將這些土運走,露出煤炭后再進行采掘運輸。”12月10日,神寶能源公司露天煤礦機電部技術員包瑋瑋向記者介紹,“由于露天煤礦的嚴寒環境、運力的要求,普通貨車無法滿足現場使用條件,因此運輸設備主要采用的是載重 220 噸、高近8米、長近15米的 電動輪礦用自卸卡車。”
記者在神寶露天煤礦現場看到,這批電動輪礦用卡車的大小足以比肩一棟兩層小樓,正常身高的成年人站在卡車邊只有半個輪胎高,駕駛這個龐然大物時,駕駛員在駕駛室甚至無法看到腳下近處的路,為了避免出現安全事故,進入礦坑內的車輛設備必須插著高高的警示旗桿才能讓礦卡司機注意。
這一情況正在發生改變。2020年5月,神寶公司啟動了極寒型復雜氣候環境露天礦無人駕駛卡車編組安全示范工程項目,據了解,該項目是世界第一個極寒(零下 50 攝氏度)環境下大型礦用自卸卡車無人駕駛編組運行項目,也是國內第一個 5G 網絡下實現五臺大型礦用自卸卡車無人駕駛工業性運行項目。航天重工神寶無人駕駛項目經理趙毅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項目主要是在已有的礦卡上進行無人駕駛改造。
“未來,只需要一個安全員坐在調度室就可以管理這些無人駕駛礦卡。”12月10日,慧拓產品經理席海濤在神寶露天煤礦現場設立的調度室里告訴記者。他的身后,調試負責人楊明成正在全程關注著無人駕駛作業管理平臺屏幕中的5臺無人駕駛礦卡運行情況。
“在礦區地圖中快速移動的這5個黃色點就是無人駕駛礦卡。”楊明成指著屏幕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無人運輸作業管理系統會根據不同的天氣、道路平整度、坡度等數據進行駕駛速度和方向的自適應調整。比如昨天沒有下雪,最高車速可達到38km/h,今天下雪了,最高車速為30km/h左右。”
據了解,目前滴滴、百度等公司在公路場景的無人駕駛均有研究,但相對于公路行駛的普通汽車以及開放路面的復雜環境、交通規則的限制,相對封閉式管理、作業條件艱苦的礦山是無人駕駛更佳的實施場所。目前,神寶無人駕駛項目已于10 月份完成無人駕駛性能檢驗以及專家組安全評審,目前正在生產作業場地進行 5 臺無人駕駛礦卡與電鏟、推土機等設備協同滿載無人化作業。
慧拓研究院副院長高玉告訴記者,項目啟動后,6 至 8月份完成了對礦卡的改造和封閉測試場地與模擬測試場地全部調試內容。“目前5臺無人駕駛礦卡在智能調度平臺統一管理下,與電鏟、推土機等設備編組協同高效運轉,同時每臺無人礦卡均安裝了耐低溫裝置與傳感器,具備在極寒天氣下作業的能力。本項目的實施也同步成功打造了一種‘在線仿真-現場測試-遠程支持’的科技創新型應用案例。”
12月10日,神寶能源公司露天煤礦礦長于海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神寶露天煤礦的目標是通過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推廣,最終建設成安全、智能、高效的世界一流露天煤礦。
“這個地方比較寒冷,最冷可能會達到零下50度,現在無人駕駛項目正處在工業試運行階段,前期經過了空載、半載、滿載、設路障等檢測,下一步就是要經過嚴冬的考驗,如果這批無人駕駛礦卡確實經過了考驗,那么明年將經驗推廣到其他礦卡就會很快。礦上有68輛礦卡和10臺電鏟,最終目標是全部實現無人駕駛。”于海旭表示。
高玉表示,無人駕駛項目將于明年 5 月完成工業試運行考核、并對項目成果進行評審和鑒定。 “一方面,自動駕駛作業不需要占用換班時間,節省出來的時間可以直接用于運輸作業,甚至可以24小時連續運轉;另一方面,目前無人駕駛的車輛最高車速達到38km/h,相比有人駕駛的30km/h提升了26.7%。”
“無人駕駛全部應用后,這個礦坑就會成為智能化的礦坑,下一步我們將研究電鏟挖掘機的遠程操控,通過收集技術參數,為將來電鏟的無人駕駛,以及與礦卡的無縫對接打下基礎。我們希望神寶無人駕駛經驗可復制、可推廣, 并在國內露天礦無人駕駛領域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未來我們還要興建更先進的地銷煤銷售系統以及連續排土工藝,真正把露天礦實現智能化。”于海旭告訴記者。